2015年3月15日 星期日

照護者如何面對失智症精神行為症狀(BPSD) Part II

104/2/26 家屬教育課程
       今天失智症整合照護專家伊佳奇老師持續「照護者如何面對失智症精神行為症狀(BPSD)   Part II」課題,在2月26日以個案研討方式,與參與課程的家屬及照護者共同研討。

個案(一):蘋果日報2014年01月13日新北報導


       新北市五股一名81歲失智女子,1月13日下午1時許,從登林路7樓住處嘗試往窗外爬,一樓住戶見女子一腳跨出後陽台窗戶,急忙通報警衛和社區管理委員,一行人立刻趕到現場,所幸女子大門未關,眾人趕緊將女子拉進屋內,女子手腕擦傷,眾人攙扶女子至一樓大廳,隨後由救護車送醫暫無大礙,該名女子表示,她要去關瓦斯。
失智症精神行為症狀:幻覺
問題:如何避免及降低失智症家人的幻覺,及在幻覺出現時,如何可以減少傷害?
家屬建議:
1. 可以將居住環境更改到一樓,即使同樣的行為出現,也可以減少傷害。
2. 可以加裝鐵窗,以避免往窗外爬,或從陽台爬出。
3. 增加家人的陪伴,以注意其安全。
個案特徵包括:
1. 是高齡為 81歲的失智症患者。
2. 是位女性患者。
3. 是住在7樓有陽台的住宅。
4. 是希望去關瓦斯,應可能想往廚房去。
研討內容:
1. 幻覺不會是偶發及單一現象,當家人發現失智症長者有幻覺第一次出現時,應詳細觀察瞭解並紀錄:幻覺的類型(視幻覺、聽幻覺等)、幻覺出現前的環境、生理、心理症狀、幻覺內容及表現方式,開始研究照護上因應方式。
2. 瞭解幻覺內容與其生命史的關係,有相當部分患者的BPSD,與其生命史息息相關,若能找出之間的關係性,可研究如何導入現實。
3. 生活中是否可增加現實導向認知活動。
4. 是否能規劃符合失智症長者的活動,這活動以非藥物療法內容來轉移患者的注意力,這位患者是女性,且是想去關瓦斯,可鼓勵其在家務安排、準備餐飲等工作。
5. 當失智症長者有幻覺產生,家人又無法陪伴,是否應申請居家照顧或送日間照顧中心,有人來陪伴並注意安全。
6. 研判幻覺表現是否影響自己及家人的安全。
7. 請教失智症照護專家及醫師,瞭解照護方法及技巧。
8. 當失智症長者的幻覺後,會產生立即性對健康與安全上疑慮,應立即就醫。

個案(二):蘋果日報2014年09月20日新北報導


       新北市新店區一名83歲罹患失智老翁因跌倒受傷,家人無法照顧,將老翁送到安養院,但老翁前天晚上疑因住不慣、想家,竟異想天開將床單綁在4樓窗邊,企圖以垂降離開安養院,但因床單長度僅3公尺,離地面仍有大段距離,最後墜落在2樓陽台,造成身體多處擦傷、骨盆腔破裂,目前仍在加護病房觀察中。
失智症精神行為症狀:被遺棄妄想
問題:如何避免及降低失智症家人的被遺棄妄想,及在被遺棄妄想出現時,如何可以減少傷害?
個案特徵包括:
1. 一名罹患失智症的83歲男性
2. 跌倒受傷,家人無法照顧,送安養機構接受照顧
3. 患者對新環境的不熟悉
4. 所住安養機構的位置是在4樓
5. 家屬及安養機構對失智症不瞭解
6. 家屬及安養機構對失智症精神行為症狀不瞭解
7. 安養機構對失智症患者照護技巧不瞭解
8. 安養機構在對失智症患者照護安全上有所疏失

研討內容: 

1. 失智症長者對變動環境會容易產生恐懼,所以要生活在熟悉的環境與人中。
無論是送到安養院,或是日照,或是家裡做整修,買新的家具,都可以讓失智長者覺得產生不安全感,進而出現被遺棄的妄想。
2. 當家人在照護上,時間或身體照護技巧方面無法滿足當前的變化,是否能先考慮申請居家照顧,到家中協助看護,或居家護理到家協助教導護理上照護,或職能及物理治療師到家指導復健活動,不是直接送安養機構。
3. 若必須送安養或日間照顧機構,是否先評估該機構是否有足夠照護人力,及具備照護失智症患者的知識與能力。
4. 若必須送安養或日間照顧機構,是否先評估該機構在環境上,有無安全疑慮。
5. 是否先評估該機構能為長者量身裁製非藥物療法的日常生活活動,或團體活動。
6. 機構是否能協助家屬在原有住民中,找出與長者語言、生命史等接近的住民,讓他們互動先建立支持性的友誼,建立安全感。
7. 若必須送安養或日間照顧機構,家屬應在初期階段,將長者熟悉的物品,佈置在他的新環境中,建立安全感。
8. 若必須送安養或日間照顧機構,家屬應在初期階段,花多一些時間在機構陪伴,協助長者熟悉環境及人,建立安全感。
9. 當長者熟悉機構環境及人後,家屬仍應盡量經常前往探望及陪伴。
10. 現在通訊科技發達,即使家屬無法經常前往探視,也可經常透過電話、視訊等方式與長者溝通,增進其安全感。

       失智症整合照護專家伊老師提到,陪伴不等於有安全感。我們要去探討失智症長者的生命史,哪一段的情境比較會讓他有這樣的感覺,是不是過去的生活經驗所導致,過去流離失所的逃難生活經驗,或是過去有親友被送到安養院,這都是可能的因素。
       過去的生活經驗會有影響到長者的精神行為症狀(BPSD)及照護方式,如果未來有需要到安養機構照護,那就需要提前準備,減少他們對於安養機構的負面情緒。當要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可以讓長者帶一樣熟悉的物品,並同時間陪伴一段時間,協助他建立跟陌生環境的關連。此外,安養機構的選擇地點,需要考慮到距離比較近,每天可以去探望,這樣就可以產生安全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