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5日 星期日

失智症非藥物療法與生活結合 (2)

103/09/04 家屬支持團體 失智症非藥物療法與生活結合

1.) 學習非藥物療法的核心價值。
非藥物療法內容與每個人的生長背景、個人特質相關,利用非藥物療法融入日常生活,使非藥物療法與長者的個人特質結合,期望降低失智症患者精神行為症狀,減緩病程的退化,非藥物療法需家屬專業人員投入更多心力。


2.) 環境輔療對非藥物療法有相當的幫助。
研究發現環境設計的顏色、波紋會影響失智症患者的精神行為,而患者對顏色、色澤的感受,也與患者民族文化、個人生長史、習性相關。

3.) 活動中與長者溝通時,應採低音頻、放慢速度,注意患者左右耳是否有重聽,視線保持平行接觸。

4.) 活動並非單一性進行,同一活動可以是多功能性的單元、多元性的方法搭配
例如:芳香療法、音樂療法、現實導向…可以結合、運用在同一活動中。

5.) 活動過程、活動目的不要混淆了
過程中的引導患者表達、敘述,觀察患者肢體,促使長者與人互動才是執行活動的重點,活動完成度不是活動的目的。

6.) 帶領患者一起活動類似-「五行健康操」等活動,透過電腦盡早在家協助長者肢體活動、觀察,早點協助患者活動的優點是患者會形成肢體記憶變成習慣,即便認知退化也有肢體記憶。

7.) 懷舊治療
可以從個人成長環境、一個地區、一個世代,藉由影片、道具引導長者表達投射敘述情感。透過懷舊療法幫助我們從新認識長者人生每一階段的故事,更是家族記憶的傳承。喚起記憶。在過程中可以同時拍照、影音記錄,以便在認知更退化時,可以做為這段活動記憶的懷舊治療的工具。
不同的節氣、習俗、地區素材、都可以變成懷舊的話題,例如:各地年糕、特有的食材…等。營造情境:剝皮寮、大稻埕、中華商場,拍照輸出、影片放映,引出共有記憶,開啟話題。

8.) 繪畫、書法活動
有圖案的畫冊漸進式引導,端看長者原本的特質、能力選擇合宜的用具進行。協助患者繪畫並非要專精繪畫技巧,是要藉由未完的圖案引導長者說故事,而塗色時可以讓長者選擇,讓他有思考與選擇的機會,引導長者敘述自己挑選顏色的原由。
書法字體由象形演變,促使長者認圖、思考、敘述,而後臨摹,事前準備,磨墨、沾水、提筆、運筆、書寫時的運氣、伸展,是都肢體活動的一種,有助降低血壓。摺紙,加強觸覺活動,使手指靈巧。

9.) 音樂療法
節律是為了幫助長者情緒穩定,避免過於高亢,但也需依患者的生長歷程稍作調整,例如:軍人背景-陸軍官校校歌、軍歌;留日背景-演歌、日本民謠。

10.) 家屬回饋返家後活動實行情況
家屬表示買了六十片的拼圖請長者協助,但長者不感興趣,講師建議可以由片數更低的開始,再嘗試慢慢增加。只要長者願意參與,都應盡量讓長者嘗試任何動。

依據現有的日常作息,先增加一個相關的活動,漸進式的引導。活動的目的是激發長者過去的特質潛力,保留現在的認知與肢體能力,活絡長者認知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