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5日 星期日

失智症之精神行為症狀 (1)

103/09/30 家屬支持團體(討論議題回顧) 「失智症之精神行為症狀(一)

劉建良醫師9月30日以「失智症之精神行為症狀」為主題開始進行介紹,當天以精神症狀先作說明。



一、失智症的精神症狀
        劉醫師先對正常老化與失智症的退化進行比較,正常老化速度較慢,罹患失智症後變化狀況快很多。

他說明在失智症的症狀方面可分成三大類:
(1)認知症狀
(2)非認知症狀(精神行為症狀)
(3)身體活動功能衰退

        他特別指出,較嚴重的BPSD腦部退化功能較快,也會引響生活品質。根據臨床研究,有80%以上失智症的患者會出現BPSD症狀。


         劉醫師對精神症狀的內容進一步說明,精神症狀:妄想(被偷、被害、忌妒、被遺棄妄想)、幻覺(視幻覺與聽幻覺最常見)、錯認(錯認不存在的人在屋內、錯認現在住的房子不是自己的家、錯認親人配偶是別人或偽裝者、錯認電視上的內容是事實、錯認鏡中的自己是別人)。接著對情感症狀內容說明:憂鬱、焦慮(焦慮比憂鬱常見)。


他特別就失智症之憂鬱症狀詳細介紹

1)憂鬱:發生率與預測因子
阿茲海默氏症的憂鬱發生頻率約為40-50%,發生在輕度個案比率最多,隨著發病時間增多憂鬱的比例變低,前三年:40%,第四、五年:28%&24%。
預測因子方面,日常生活功能下降,獨立自主能力喪失,(憂鬱的重點牽涉到記憶、語言能力,若要診斷較嚴重的失智症者憂鬱較不容易)。血管性失智症的病人罹患憂鬱的比率比阿茲海默氏症高。
劉醫師並對憂鬱的症狀進行介紹: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社會退縮、感到無趣、反應變遲鈍、自殺等。

2)焦慮跟恐懼
他說明,失智症的發生率為35%-76%,在失智症初期容易出現,因記憶力變差,會重複的提問。
接著劉醫師對恐懼症加以說明,對財物、未來及健康的莫名恐懼、最常見的是害怕或恐懼獨處(與認知功能退化有關)、與真實的情境不對襯的恐懼感、害怕旅遊、黑暗、洗澡等。

3)妄想
失智症之妄想症狀可分為,被偷妄想、被害妄想、忌妒、被遺棄妄想。
最常見:被偷、被害妄想,病患堅定確信不存在的事情,且無法勸說來改變,
認知功能下降的補償,無法區分事情安不安全,因此將對外刺激拉到高度警覺
未確診為失智前,早期的妄想會非常有結構,妄想行為增加照顧者的壓力。

最後,家屬也提出長者的精神症狀來請教劉醫師如何照護,現實導向及非藥物療法成為重要的方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