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5日 星期日

常見失智症種類及疾病表現 (1)

103/09/23 家屬支持團體  常見失智症種類及疾病表現(一)

        劉建良醫師在9月23及25日就「常見失智症種類及疾病表現」進行說明,首先就「失智症」與一般人所討論的「失憶症」作一區分。



       劉醫師先說明,失憶症不等於失智症,「失智症」是會持續惡化、大多數是無法恢復、廣泛影響到認知功能、晚期有多重照護需求、高度依賴與存在多重共病。

       他舉行國外臨床研究表示,發生失智的前12年是沒有症狀,如果進行擴大範圍的篩檢與廣泛性的審查,擔心將引起社會恐慌。

失智症有一些倫理議題:
1.遺傳基因檢測-早發型失智症
2.失智症安寧療護

主要是針對末期的失智症病患,且符合下列的條件者:

1)必要條件:CDR臨床失智評分量表為─末期(CDR=5)者:病人沒有反應或毫無理解力。認不出人。需旁人餵食,可能需用鼻胃管。吞食困難。大小便完全失禁。長期躺在床上,不能坐也不能站,全身關節攣縮。
2)居家照護無法提供進一步之症狀改善而轉介時。
3)病情急劇轉變造成病人極大不適時,如:
(1)電解值不平衡(Electrolyte imbalance)
(2)急性疼痛(Acute pain)
(3)嚴重呼吸困難(Severe dyspnea)
(4)惡性腸阻塞(Malignant bowel obstruction)
(5)嚴重嘔吐(Severe vomiting)
(6)發燒,疑似感染(Fever, suspect infection)
(7)癲癇發作(Seizure)
(8)急性瞻妄(Acute delirium)
(9)瀕死狀態(Predying state)

失智症的進程是:臨床前期(無症狀)→輕度知能障礙(記憶力不好)→失智症。

       根據台灣最新對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65歲以上的失智症人口佔有全體老人人口的8%,隨著年齡增加失智症人口比率越高,90歲以上是每三位中就有一位是失智症患者。
       預估50年後,台灣地區失智症人口將增加4倍多,預估民國149年台灣將有73萬失智症人口。


劉醫師進一步說明,失智症的種類,以阿茲海默氏症患者最多,佔有54%,血管性失智症次之,佔有23%,其他佔有16%,混合型失智症佔有7%,混合型失智症是指:血管型失智症+阿茲海默氏症。

        他也就早發型失智症的病因作一說明,是因為基因缺陷,患者較無其他慢性病,所以身體狀況較能維持長壽命。

在23日最後時間,劉醫師對失智症與精神病之間的差異作一說明

        譫妄是較急性表現,病人會出現情緒波動,有時正常有時不正常常,常會合併內科疾病,可能發燒感染肺炎或藥物副作用。
       失智症是一緩慢過程,慢慢退化,功能一直下降,波動性不大,精神問題一般是在失智後才出現。
        就精神分裂與人格分裂方面,他表示,精神分裂可以藥物治療,人格問題透過諮商輔導,才能使其符合社會常模,與一般失智長者情緒起伏、反覆是不一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