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5日 星期日

照護者如何面對失智症精神型態症狀(BPSD) Part I

2月5日 家屬教育課程

        由失智症照護專家伊佳奇老師就照護者如何面對失智症精神型態症狀(BPSD) ,在遊走迷路的照護案例上,與家屬共同進行研討。

       實際討論案例(一):報載有位89歲失智症長者因遊走迷路,3年6進6出派出所,如果是發生在自己家中,應如何避免與防範?



家屬討論:
解決方法以多重方式來防範走失後無法找回,包括:
(1)愛心手鍊
(2)具有GPS定位的穿戴裝置 
(3)警察局指紋按印及人臉辨識系統 
(4)名牌
 (5)衣服—繡名牌、RFID。

       伊佳奇老師還提醒家屬,也要考慮長者是否能接受這些裝置,如何運用技巧讓他們願意配戴,是非常重要的照護方法,此外,他強調,在家中也可從照護及科技上來努力防範,譬如:
(1)大門紅外線感應裝置 
(2)照護者視線不離開失智症長者 
(3)大門內貼上提醒字句。

       實際討論案例(二):家住中正區的失智症長者常常騎腳踏車出門,,往政大、內湖騎去。想讓他在腳踏車上貼名牌、或配戴愛心手鍊均遭拒絕。最近已經沒有再跑這麼遠了,長者仍拒絕接受愛心手鍊、具有GPS定位的穿戴裝置、更不願去警察局指紋按印及人臉辨識系統,那該如何預防走失。

家屬討論:
       建議可能的解決方式:因這位長者在社區據點活動出席及表現優異,以劉醫師名義贈送禮物(GPS手錶),可先與派出所主管溝通,請警察幫忙演戲,以送此一禮物為名,讓警察到府送禮物,同時,請長者必須按指紋及人臉辨識登錄,才能領取劉醫師的禮物,因是劉醫師贈送的禮物,長者會願意接受及配戴,並可同時由警察完成指紋按印及人臉辨識系統登錄。
        在其他相關討論中,伊佳奇老師指出,因長者記憶功能逐漸受損,還可利用文字或圖片,將長者重要的物品,明確的貼在他常看到的地方,協助因記憶功能的受損問題下,還能有他自我照顧的能力。伊佳奇老師與家屬都同意,所有作為均須考慮到長者的自尊。伊佳奇老師表示,有的時候,長者會表現得跟一般人一樣,但又有些時候他表現就是個失智症患者,家屬必須能學習這之間的辨識與接受差異。
       他同時提出,現在所有的努力,均是積極的避免BPSD的產生生命安全的危險,並為長者營造一個好的環境,讓這些長者能夠開心,達到長者及家庭都能有好的生活品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