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5日 星期日

失智症照護體系建立 (1)

103/09/18 家屬支持團體 失智症照護體系建立 (一)

        今天在介紹照護體系的建立之前,配合今天許多報紙社會新聞頭條報導「從沒吵過架...老翁殺病妻 求檢判死刑」,該新聞說明一位83歲老翁不捨受病痛折磨的妻子,在醫院病房內先持刀殺死妻子,再自殘輕生的不幸家庭悲劇,失智症照護專家伊佳奇引此一例子,說明照護體系建立的重要性,尤其是失智症的照護是長期性的工作。



他再導入今天主題「失智症照護體系建立」,說明失智症在照護上有八項特性:

1. 長期照護
        因為失智症是一種慢性疾病,平均病程可達8-12年,家人必須長期因病程發展,而提供因病程不同的照護重點,且無法僅由一個人來承擔此一照護工作,最好能整合家庭與社會資源來建立照護體系,才能走的長遠。

2. 精神行為症狀
        失智症長者與一般慢性疾病長者在照護上最大的差異,就在失智症患者有精神行為症狀,家人或照護者需要隨時的照顧及保護,譬如一旦遊走,等找到回來,可能已經是離開這個世界了,因此,失智症在照護上是十分辛苦。

3. 從醫療到生活
        因失智症目前有95%類型是無法治癒,醫療能夠提供的協助與發揮的功能是有限的,失智症患者每天都要生活,生活每一細節都需家人或照護者去規劃非藥物療法的活動,以降低精神行為症狀及減緩失智症退化,所以照護重點從醫療到生活。

4. 從生活到活動
     每為者的生活是由每天許多活動所構成,這些活動是乙非藥物療法為內容,讓長者維持IADL及ADL,保有現有的能力,進一步激發出原有的能力。

5. 到最後身體的照護
        失智症長者到極重度階段,肢體功能逐漸喪失,完全依賴家人及照護者協助其身體上照護,從清潔、穿衣、進食、如廁、移位等,建議可參加聯合醫院所舉辦照顧服務員訓練,學習身體照護的知識與技能。

6. 熟悉的人變成陌生的人
        這是對家人最大的心理調適與挑戰,明明是一同共同生活數十年的長者,最後變的一位陌生人一樣,性格、行為、言語等都改變,連家人也都不認的。

7. 需整合不同領域照護
        因失智症照護跨越許多不同領域知識與技能,從醫學、護理、藥學、職能、物理治療、營養、輔具等,沒有人能真正提供符合長者個人話的整合照護計畫,需由家人來努力。

8. 須個人化照護模式
        沒有一位長者的照護模式可完全套用在另一位長者身上,就因每為長者的生命史、性格、行為、失智症類型、病程等都不一樣,所以更需要個人化的照護模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